影视评论 (发表你的态度!)
影片评论
共“368”条评论
用户评论
笔友在温哥华
2024-11-22 01:59
拖了好久于今晚这个特殊的地点里看完了,记得那日是过节,看着看着就逐渐感受到片名里的“悲情”二字,醒悟过来原来是讲台湾,如美国往事,讲一家庭,讲最特殊的1945至1949年。这些创作者都是听过的人,尤觉得音乐在某处(又似乎贯穿全片)很吸引着我,那一段段大远景空镜也是,剧作的整体结构和走向是非常动人的,或许太大而有种失控了,不像聂隐娘那般精炼,但恰恰又有一种野味。到头来我还是不懂台湾历史。只是好些处抒情极为感人,当得起“悲情”,像日本兄妹一段,觉得克制得刚好,頗有想象。其他各人物亦是。说来也巧,今日也是九一八。很喜欢字幕的处理,像默片又特具中国风情,很有文学性,像宽美末尾来信的最后一句抒情,看似老套却还是有味,没想到结尾停在了有人处(忘了)。若是今年看得到大银幕的修复版,该多幸运。
阁下认错人了
2024-11-22 11:52
还可以,爆米花片。趣味看点仍在展品复活,如壁上兽首、希腊石雕、画中山水,让人难忘。此集凭空造出复活魔法将届的课题,送埃及王子回大英博物馆寻父母木乃伊破解续命。视效华丽,久久看一次亦不失乐趣。父时出院在家,但无心绪同看,略瞥几眼,在书房客厅走动。20200515记:以为没看过,结果看到最后是看过,还行。
每逢佳节倍思亲
2024-11-22 08:40
表面上是爱与死、力与毁灭交相辉映的狂欢,内里却被难以磨灭的“理性”的窗棂规约,无论是影像外延上的声画设计,还是内涵层面上藉由主人公表露的思而无果的困惑与恼羞成怒(自然也要考虑到六八之后戈达尔的某种来去匆匆的政治惶惑),都可以看到戈达尔相当刻意地想营造一种理性插入感知性的秩序——越是混乱,越是在经营秩序。而这种秩序的终极指向是什么?戈达尔绝不是一个实在论者,其必然转向胡塞尔式的纯粹—虚空,我也懒得讨论。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声画设计上,外叙境声音的插入,除了形成了爱森斯坦意义上的碰撞(海浪—爱的激流—贝多芬),同时造就的是由时空重叠引发的叙事延宕,巴赞评《偷自行车的人》时所期待的“电影(情节)”的消失在此走向了极端。另外戈达尔实在是营造不适感的大师,譬如厕所里的贪食者,和那只抚摸荧幕/观众的黑手。
正版HUHU
2024-11-22 08:47